50斤一桶可用500亩,调水预防鱼病,增加虑食性鱼类产量,兑水直接泼使用方便成本低。
环保风暴从去年开始席卷全国,无数商家、企业、养殖场因为环境污染治理不达标或未治理而倒闭,各种建材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售价上涨,虽然这一举措是为老百姓的长远生存环境谋发展,但就目前来说,一刀切的方式还是让大家倍感压力。对于我们搞水产的来说,最直接的莫过于拆除河道和水库中的网箱、禁止水库肥水养鱼、养殖池塘水不直排。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大量的网箱,对水产养殖者来说损失巨大,但在大环境政策下,老百姓也没有决定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水产养殖也被列入环境污染治理的行列呢?主要是大量残饵、肥料、渔药(违禁渔药和化学制剂)造成的水环境恶化和破坏及大量病死鱼的乱处理造成的空气和水体的双重污染。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水产养殖行为会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但却不能武断的就认为水产养殖是环境污染中比重很大的一块,在环保整治风暴中,有部分地区甚至将水产养殖行为作为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最近的一次学习会议中,学习到了一点新见解,分享给各位养殖者。
在环保风暴中,“面源污染”一词频繁出现。什么是面源污染,专业解释为“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而我们水产养殖,是利用外界水源在滩涂区域内进行集中养殖的行为,它包括了进水、集中养殖、排水三个主要的步骤,因此对于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不能单一的从中间环节分析。假如我们利用的水源本身就不符合水质的各项标准,那么我们进行规范养殖后排放的水体自然也不符合相关要求;相反的,由于养殖水体中鱼类、浮游生物的作用,还会降低污染水源的各项水质指标,排放入大环境水体,还起到了一定的稀释作用。因此,对于我们养殖者来说,只要我们规范的、科学的做好了养殖环节的工作,最后即使出问题,也不能说责任就在我们身上。
贵州乌江上的网箱拆除
排除水源自身的问题,怎样规范的、科学的做好我们养殖环节的工作?
1、合理放养密度
参照各地投放标准,结合自身养殖区域水体环境和养殖技术,合理下苗,不超养殖水体承载能力进行养殖;合理套养养殖品种,充分利用水层,同时利用品种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养殖效益。
2、科学投喂
根据养殖数量、天气、鱼的状态和规格等多因素,确定投饵量,减少残饵的产生;投喂适合品种的、蛋白吸收率高的全价配合料,减少饲料的浪费;不直接投喂动物内脏、冰鲜鱼等动物性饵料,减少水体污染。
3、规范使用渔药
采购正规商家渔药,选用低残留、高效的渔药;根据指导用法使用渔药,不随意超剂量、超次数使用渔药,减少对鱼类的刺激和在水体中的残留;不购买、不使用、不销售禁用渔药;正确诊断疾病,对症下药,不乱用渔药。注重水质调节,比如定期施用芽孢杆菌、酵素,即预防了鱼病,还改善了水质,增加了虑食性鱼类的产量,一举多得。
4、提高养殖技术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相互的交流,提高自身养殖技术水平;不再简单的以粪(肥料)养鱼,在投饵养鱼的同时,还要养水,如结合使用各种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定期改底、定期施用藻种维持水体藻相平衡;加强对养殖水体环境的监察和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指标;不随意消毒杀菌,根据需要选择消毒剂类型;注重鱼体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在饵料中增加使用维生素、大蒜素、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
5、转变养殖方式
传统的养殖模式,不能达到高效、生态的养殖效果,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模式。现在全国主要的养殖模式包括陆式集装箱养殖、工厂化养殖、池塘内循环养殖、鱼菜(草)共生、稻田综合种养,这些都可供我们利用,当然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创新更多的、合适不同区域的、保障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对于病死鱼造成的环境和水体的双重污染,我们养殖户还是要引起重视,采取生石灰深埋处理或送专门的处理公司。
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40斤一袋用400亩,厌氧分解有机质,改底调水成本低。
我是一名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父母养鱼,受家庭影响喜欢水产养殖这个行业,所以大学选择了水产专业,毕业后十几年也是一至在从事这个行业,写有微信公众号“养鱼经”,请您关注并转发朋友圈。
广告,诚邀鱼药代理商,电话15196661233(微信同号,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快手账号 A15196661233)。
淘宝店铺号:66662446或6767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