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气温乍暖还寒,冷暖骤变,南方地区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湿气候交替出现,对我国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将有所上升。根据近几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监测数据,4月份需重点关注以下水生动物疾病。
一、病情预测
四月份,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病主要有:水霉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及鳖溃烂病等。
(一)水霉病:10℃~15℃时较适合水霉菌的滋生,在生产过程中,因养殖密度过高、转塘、分池等管理不善,一旦造成鱼体受伤,极易感染水霉病。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需重点关注。
(二)烂鳃病:该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传播快,病程长,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该病在水温15℃以上易发生和流行。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应引起相关养殖区域的重视。
(三)赤皮病: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相关养殖区域,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别是当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更易趁虚而入,引起发病。
(四)细菌性肠炎病:该病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肠炎。可感染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流行。
(五)车轮虫病:该病是由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车轮虫引发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是“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等,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水温在20℃~28℃期间易发病并流行。
(六)锚头鳋病:该病是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都可发病,但以南方养殖区较为严重。该病在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感染,在水温12℃~33℃期间更易发病并可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种的暴发性死亡。
(七)鳖溃烂病: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一旦发病,持续期长,危害较严重。
四月份,还需注意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草鱼出血病、鮰类肠败血症、溃疡病、鳃霉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等对淡水养殖的影响。
二、防控措施
春季阶段的水温较为适宜一些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因此,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一)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可使用30-50kg/亩的生石灰或10-20kg/亩的漂白粉进行池底消毒。
(二)调配好池塘水质。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注意改良池塘水质,培养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投放健康苗种。选购苗种时,要从有生产资质的种苗场购买,并查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在投放苗种前,注意对苗种进行消毒,以防带入病原。还要严格控制苗种的放养密度。
(四)加强饲养管理。随着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摄食活动增加,要做到投喂的饲料保质保量。要避免因养殖密度过高造成鱼的挤压碰撞受伤。水温低于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因鱼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等。
(五)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防控。对于一些流行的寄生虫病,可用强氧化剂改良水质。不要随意加注外源水,以防引入病原。要做到定期杀虫消毒。
(六)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来源:中国水产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