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现代化》 , 2005 (6) :18-19 作者:吴洪星 , 王孝余 , 梁亚汀
在封闭式海水循环系统中养殖海水性鱼类是避免海水污染,提高养殖对象单位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次试验采用广盐性彩虹鲷鱼作为试验品种,进行海化养殖试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试验条件
1.1试验地点 上海青浦沈巷特种水产养殖中心
1.2养殖池 方形水泥养殖池,面积为50m2,最大水深为1.7m。
1.3鱼种来源 彩虹鲷鱼苗购福建厦门,经青浦沈巷特种水产养殖中心的土池养殖后,进入系统时平均规格为300g。
1.4养殖水处理系统简介
2 试验方法
2.1放养前准备
2.1.1配置海水将购置的浓缩盐卤用20mg/l漂白粉消毒后与自来水配成的盐度为18,充分曝气后备用。
2.1.2水泥池及使用工具用约5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养殖池蓄水待用。
2.1.3提前两周在生化反应器中培养生物膜,并试运行24小时检查系统有无故障。
2.2鱼种放养
本次试验共放养彩虹鲷鱼种5850尾,平均放养密度为117尾/m2。放养时彩虹鲷由盐度7~10的海水中暂养、驯化2~3天后,直接放入海水养殖池。海水驯化期间成活率为100%。
2.3水质管理
每日检测系统常规水质指标,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养殖期间系统水体每周换水量不超过2%,定期使用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
2.5饲养及管理
采用“大江牌”浮性罗非鱼颗粒饲料进行投饲,每日投饵四次。每餐的投喂时间控制在30分中内吃完为标准,日投饵量占鱼总体重的2~3%。每日检测水质并做好记录,养殖期间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粉精进行水体消毒,每天坚持早、晚两次吸污。养殖期间除彩虹鲷发生了细菌性肠炎,经彻底治愈后没有其它疾病发生。
3 试验结果
3.1彩虹鲷养殖期间水温变化在25~28℃范围内,PH值6.0~7.5,溶解氧变化在1.9~5.8mg/l范围内,COD最高值达到22.5mg/l,亚硝氮0.4~3.16mg/l,氨氮0.2~1.62mg/l。养殖期间水质变化情况见下图。
3.2经100天养殖,彩虹鲷商品鱼产量达2900kg,均重503g/尾,单位产量为58kg/m2,平均成活率98.5%,饵料系数为1.76。
4 小结与讨论
4.1彩虹鲷在封闭式海水循环系统中养殖试验过程中,后期由于水体中的溶解氧最低时仅为1.9mg/ml,彩虹鲷的摄食生长受到很大影响,致使最终饵料系数偏高。并且导致水体亚硝氮浓度急剧上升至3.16mg/l。之后增加一台水下射流器进行增氧,溶解氧维持在4.5mg/l左右,彩虹鲷摄食也趋于正常。可见,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是制约单位养殖产量高低和水质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
4.2本次试验表明:养殖期间氨氮平均浓度为0.89mg/l,亚硝氮平均浓度为0.94mg/l。由此可见,在封闭式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利用生化反应器,臭氧消毒等一系列水处理装置进行养殖水体的净化消毒处理,完全达到养殖对象的要求。
4.3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不断地受到各方面的污染,海水养殖业者所面对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使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限制。故,采用闭合循环系统进行生产,在管理措施和养殖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能为生产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