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日下午,海洋与渔业部门未接到赤潮区水产养殖生物死亡的报告,也未发现赤潮区海洋生物异常死亡的情况。省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监测中心鉴定结果表明,在11日赤潮区采集的牡蛎生物体中未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而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检测还在进行中。
(晋江围头湾养殖区)
(晋江安海湾口)
(南安石井镇沿岸海域)
详情请收看今晚八点泉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广角》。
9月11日,我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安海湾、围头湾海域赤潮仍在持续,影响面积由昨日的120平方公里扩大为150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棕褐色、棕色,斑块、带状分布。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活形态为群体胶质囊,安海湾口与围头湾交界处密度上升为每升水体100-200个胶质囊,较昨日大幅升高。目前尚无养殖生产损失的报告。
11日,我厅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赤潮发生海区,调查了解赤潮对周边养殖生产的影响,指导海上养殖户和工厂化养殖场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并采集赤潮发生海域的牡蛎样品进行贝毒检测,目前正在检测中,预计结果将于12日17时知晓。
同时,我厅继续要求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对赤潮发生海域继续保持每日跟踪监视监测,后续赤潮信息将及时报告。
9月10日,我省赤潮监视监测网络报告,泉州安海湾内湾、围头湾大佰岛及围头村周边海域发现海水水色异常,呈棕褐色,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异常水体水面漂浮小球状浮游植物,部分聚集呈棕色漂浮带状,经鉴定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其生活形态为群体胶质囊,呈中空状,每升水体有8-12个胶质囊。该种赤潮生物可能产生溶血毒素,并对养殖生物造成影响。围头湾、安海湾现有牡蛎养殖,周边滩涂有花蛤、缢蛏等贝类养殖,邻近的金井镇等地有对虾、鲍鱼育苗场。目前尚无养殖生产损失的报告。
现我厅已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响应程序,要求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密切关注赤潮发生发展动态及对周边养殖区的影响,组织渔民做好赤潮灾害防范,通知未受赤潮影响邻近海域养殖户及时起捕成品规格的养殖生物上市;采取沉降网箱、关闭工厂化养殖场及育苗场取水口等措施规避风险;赤潮影响区域禁止水产捕捞作业,严禁水产品上市。同时对赤潮发生海域每日开展跟踪监视监测,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我厅将继续对赤潮海域保持密切关注,及时通报赤潮信息。
记者从晋江市政府获悉,11日凌晨接到泉州市赤潮灾害信息报告后,晋江市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赤潮防灾减灾工作,并及时采取七项措施,全力以赴开展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
据了解,晋江已下发关于加强围头湾、安海湾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相关镇、市有关单位按照《晋江市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做好相关工作。11日早上,省、泉州、晋江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再次取水样送泉州进行检验,结果将及时公布。晋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金井、东石等地,指导赤潮发生区的水产养殖场户做好防范措施。晋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立即通知辖区养殖企业暂停起捕赤潮区养殖水产品,禁止赤潮区海洋捕捞作业,同时晋江市海洋与渔业执法船开赴赤潮发生海域加强巡查。安海、东石、英林、金井等镇及时电话通知辖区内水产养殖场户落实赤潮防灾减灾措施。,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上报。晋江市旅游局及时传达到各旅行社和各滨海旅游景区,请全市旅行社暂停组团前往上述海域,严禁游客入海游泳,滨海旅游景区全部关闭。
(来源:晋江经济报)
赤潮(又称红潮)是在特定环境下,海洋中浮游生物(主要是藻类)暴发性繁殖引起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赤潮发生时,某些生物分泌的赤潮毒素可能污染鱼、贝类等生物,人进食后,可能发生神经系统麻痹、胃肠道紊乱、记忆丧失等食物中毒症状,甚至导致疾病流行和传播。
(资料图)
【新闻广角报道】
海洋污染不容忽视
点个Zan希望海域赶紧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