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养殖技术 · 原创丨池塘底质研究的简要概述
  • 养殖技术 · 原创丨池塘底质研究的简要概述
  • 2023-06-05 13:39:33
  •  点击上方"诚一水产"赠送《中大水生通讯》


    底泥是有机物降解过程的产物,包括土壤、岩石和水体所有堆积物,在养殖池塘中能清楚地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底泥沉积物与养殖水体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其存在的污染物(例如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会随着物质交换扩散入水体,对养殖水质和养殖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对养殖水质的检测,只能反映采集水样时期内的水质状况。一些不连续施用的药物和浓度较低的污染物就不易被检出,这些物质易被水体中的悬浮物吸附而沉淀在底泥中富集,因此,相比于水体更易在底泥中检出该类物质。池塘经过长期的养殖,底部积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腐殖质,这些物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底质是养殖池塘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底质的研究有利于改善池塘环境,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1

    池塘底质的研究内容

    对底质样品的采集包括表层沉积物样品和柱状沉积物样品,对底质样品的检测分析指标包括沉积物含水率、有机碳含量、硫化物、氧化还原电位以及重金属等。生产实践中我们可借鉴参考《海洋监测规范》中底泥的监测方法。

    随着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底质的重要性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对底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国内已有关于微生物群落与底质相关关系的研究报道,同时对底质的恶化危害及相关修复也有诸多研究,各种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池塘底质的修复。国外有研究利用水槽模型来观察底泥营养盐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并和帽封底泥进行了对比实验。美国环保局试图开发营养盐向上覆水体释放迁移交换的微量夹带模型,以利用该模型的方法测量底泥再悬浮引起的相关变化。郭永坚等(2012)通过探讨草鱼不同养殖模式下底泥间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不同模式下底泥反硝化、硝化和氨化速率的比较,筛选更优化的草鱼混养模式。


    2

    池塘底质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在养殖池塘中,因生产需要不断地向塘中投入饲料,粪便、残饵及生物体的遗骸会部分沉入水底,与池底泥沙等物混合成底泥。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保肥、调节和缓冲池塘水质的作用。底泥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营养盐,能够通过吸附和释放过程影响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池塘底部沉积着大量的有机碎屑,营养丰富,生物群落密集,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资源再利用的场所。未被养殖动物利用的碳和氮通过微生物经腐生生物链转化为饲料蛋白,重新被养殖动物利用。另一方面底泥还有利于水生植物孢子、休眠芽、动物休眠卵的保存和越冬。因此养鱼池塘要求有一定厚度的底泥,草鱼养殖池塘的底泥以10~15cm左右为宜。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由于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大量积累,导致底泥过厚,底部有机物过多,一方面会使养殖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小外,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长期缺氧,氨氮、亚盐、硫化物等浓度过高,从而导致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原菌大量繁殖。此外一些重金属类药物在底泥中经过长期的富集,会造成养殖动物重金属中毒或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由此可见,池塘底质恶化是引起水产动物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升高、缺氧浮头、爆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养殖池塘底质的管理与改良

    底泥的管理需遵循恢复空间、清除氧债、补充氧库、保持肥力的原则,方能保证底质处于良好的状态。底泥土壤可分为沙土、壤土、粉土、黏土等类型,不同的土壤所对应的pH值、保水性、密度、渗透性等属性均不相同,在进行底质处理时,应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灵活修复。平时的生产中我们应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水体分层问题,二是底泥的适时翻动问题。水体分层会使上下层水体对流受阻,促进氧债的形成,水体分层可在适当的时候开动增氧机或涌浪机进行消除。底泥的翻动有助于底泥氧债的消除和促进上下水体的物质交换,可使用钢链、拉网等工具进行底泥刮动,促进亚盐、硫化物、有机质、营养盐等物质释放到水体。消除水体分层以及底泥的适时翻动均能有效地改善池塘底部的环境。

    对池塘底质除了日常的生产管理外,还需定期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池塘。池塘的改良目前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来实现。

    3.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常见的是池塘清淤,清塘挖淤通常在冬季或早春等生产淡季进行,一般是先将池塘水抽干,经晒塘后用挖土机挖除淤泥。生产实践证明,草、鲂、鲤鱼的池塘底泥以10~15 cm为宜。为保持良好的水质,每隔1~2年应清除过多的暗黑色淤泥。生产上有时需要在不排干池塘水的情况下进行清淤,可使用船式清淤机或潜水式清淤机进行操作。

    此外,将池塘水排干后,通过暴晒底部或者冬季冰冻池底也可达到改良底质的效果。该方法在杀灭底部致病细菌的同时,还可提高池塘肥力。底质淤泥通过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增加,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池塘注水后向水体提供更多的营养盐。

    3.2 化学方法

    最常使用的是生石灰清塘。其原理为: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熟石灰,水体PH值升高,同时放出大量热量,可中和水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有利于底部分解有机质细菌的繁殖,促进底部营养盐的释放,增加水质肥力。同时,有报道指出,施用生石灰可增加水体透明度,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用生石灰时可带水清塘,也可进行干法清塘。但是,需注意的是,对有机质贫乏的塘,不宜使用生石灰,否则会加剧有机物的分解,使有机物的积存量更少,池塘肥力下降,再恢复较为困难。除生石灰外,生产上也常用二氧化氯或复合型底质改良剂进行底质改良,如过氧化钙颗粒改良剂,投入水中能迅速增氧,促进硝化作用,从而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盐、硫化物的含量,还能补充生物生长所需的钙,并使底质疏松透气,促进有机质的分解。

    3.3 生物方法

    在池塘中混养一些能搅动底泥的鱼类,如塘鲺、黄姑鱼、鲤鱼、鲫鱼、鲮鱼等,依靠其对底泥进行搅动达到改良的目的,此方法虽然方便,但难以控制。目前多使用光合细菌及复合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来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光合细菌可在弱光、硫化氢和有机物丰富的池底繁殖生活,并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光合细菌本身可被其它动物摄食,是构成池塘的物质循环与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光合细菌在池底污染严重或水质不良而又无法换水的养殖池塘中发挥的作用较明显。复合型微生物底质改良剂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将残饵、粪便、尸体等物及时分解消除。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可不定期使用0.2~0.3 mg/L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不仅能改善底质和水质,还能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完)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中大水生通讯》第59期,为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按以下格式在篇尾注明:

    1、来源:《中大水生通讯》第59期

    2、作者: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林发文、白小丽/文

    3、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号:gzchengyi2013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中大水生通讯》

    由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主办,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一种综合性科技与信息内部双月刊物,旨在及时传播和交流国内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及水产行业的最新科技、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管理经验等。

    如需赠阅,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平台,发送“水生通讯”字样,回复相应的申请免费邮寄信息即可哦


    诚一原创市场调查 (请戳下方标题)


    ▶ 2016年广东中山东升脆肉鲩养殖市场调查报告

    ▶ 草鱼膨化料在两湖的推广现状及分析

    ▶ 2016年广东中山黄圃镇草鱼种养殖市场调查

    ▶ 广东佛山地区加州鲈市场调查报告

    ▶ 广东中山脆肉鲩养殖与膨化料推广现状

    ▶ 江苏盐城大丰区鮰鱼养殖市场调查报告

    ▶ 湖南常德西湖渔场苗种场市场调查报告

    ▶ 湖南五强溪水库鮰鱼养殖市场调查报告

    ▶ 2016年广东中山三角镇草鱼养殖市场调查

    ▶ 2016年广东珠海平沙镇罗非鱼养殖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