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正经历寒冬,各大养殖公司都纷纷下调上半年养猪利润。不少人预期新一轮洗牌就要开始,正大康地和唐人神两家饲料企业认为,虽然规模化是趋势,但是家庭农场也是未来养猪业的结构主体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养殖降低成本永远是不变的话题。
唐人神:未来养猪业是“巨头+家庭农场”并存
春节后延续的猪价跳水行情正波及到整个产业链。数据显示,21家养猪上市公司,11家今年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占比超过一半。其中净利润下跌幅度超四成的,也有7家。
而且这种形势并不会马上好转。记者梳理发现,牧原股份、温氏、唐人神等上市公司纷纷下调2018年上半年预期净利润。
5月11日,唐人神召开2017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陶一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猪肉产量供过于求,预计猪价下行行情需持续到2020年,中间会出现阶段性回暖。
不过,
下滑行情也会让三类人淘汰出局
一类是跟猪价上涨行情养猪的,
一类是靠政府做项目拿钱的,
还有一类是去年养猪都没有赚钱的。
“之前因为供应减少,造成价格虚高,进而造成产能大量扩大。”陶一山指出,目前包括温氏、牧原等大企业的扩产速度没有减低,而是把猪的重量降低、把肉的产量减少,相当于压缩了产能。还有一些养殖成本比较高的企业会选择退出。
作为唐人神来说,首先不会由于猪价下跌而改变原有的投资战略,会加大投资力度、迎接下一个周期的到来。
其次就是提高饲料的专业化水平,降低成本;
第三就是把香肠、休闲食品等业务做起来,主要战略是引进专业营销人才、探索合伙人制和机制变革。
据陶一山了解的情况,有些农民投五六百万元养300头母猪,一个月亏损就要二三十万元,如果现金流支持不住肯定就会减母猪数量。从目前来看,中国市场偏好消费新鲜肉,未来养猪行业应是“巨头+家庭农场”并存的行业格局,不会是单一的巨头垄断,但最终能否在市场存在的标准仍是看养殖成本。
正大康地:专业化家庭农场必是养猪业结构主体之一
中国畜牧业的前程很光明,未来空间很大,但也充满了困惑。变化太快了:时代在变,客户需求在变,生存方式在变,发展理念也在变。正大康地此前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专业化家庭农场、规模养殖场与超大养殖企业,必然会成为中国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主体。
文章介绍,以规模养殖企业为引领,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保有压、有减有增,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以养猪业为例:2010-2015年,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单位总成本年均增速分别为7.39%、6.26%、5.37%和4.49%。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成本增加的幅度变小,说明具有明显的动态规模效应。
动态规模效应的另一结果就是:2010-2015年增加的养殖成本中,饲料投入和其他直接费用的占比,随着养殖规模的上升显著提高,在规模养殖的头均新增成本中两者分别占44.7%和43.84%。
而家庭用工折价费和雇工费用合计在新增成本中的占比,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则由46.5%减少到10.30%。(备注:动态规模效应的数据摘自《2016年畜牧业生产情况回顾与2017年下半年前景展望》)这就可以佐证:专业化家庭农场、规模养殖场与超大养殖企业,必然会成为中国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主体。若想持续发展,必须更加重视成本控制、环境友好与产品安全。
控制成本才是王道
家庭农场有自己的成本优势,而且近年来也有相关政策扶持。
2015年6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户家庭农场的若干意见》,将家庭农场发展纳入福建省“十三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福建省将对示范家庭农场实行动态管理。到2020年,福建省将力争培育发展家庭农场2万家左右,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00家。省级财政从2015至2020年每年安排1500万元,通过项目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农业基础和栽培设施建设、仓储冷链设备购置、土地流转租金补贴、市场营销以及开展商标注册、标准化管理、品牌创建等,并提升示范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福建省2018年的178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名单已经公布。
家庭农场优势并不比规模企业少,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养殖成本。2018年猪业寒冬,养殖户该如何应付?
应对措施:
A、效率低成本高:定义MSY低于18头,成本在15元/kg以上的猪场,且有负债过高的养殖户,建议办法可回笼资金,北上或果断月底退出养殖业;
B、硬件(猪舍、设备、环保)条件可以的:
定义:MSY18头以上,成本14元以下。
办法:1、加强管理,合理瘦身,淘汰无效种猪,提高生产竞争;
2、提速生产管理效率,优化人员,减少成本,做到低谷不流血,变位机为机会,让猪肉更有竞争力。
<END>
您的转发和分享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