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水产养殖灵魂-溶解氧
  • 水产养殖灵魂-溶解氧
  • 2022-07-17 01:59:21
  •     随着近年来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塘口条件变差,某些地方的养殖技术比较低下,不能科学地养殖,对用药没有概念,以至于养殖效益低下,处于年年亏本的状态。水产养殖重在两方面,外重溶氧,内重营养。充足的溶氧有利于水产动物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对池塘生化指标,池塘底质,微生物,水产病害,水产药品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溶氧百分之七十来源于藻类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人为的机械增氧,水体交换的氧气等约占百分之三十。水体中溶氧的消耗途径通常有水生生物的呼吸消耗(包括藻类、细菌、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生生物)以及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耗氧。池塘中只有充足的溶氧是不足以保障养殖成功的,要时刻保持充足的溶氧才行即维持恒定的溶氧量


          溶氧含量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水产动物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生活,生长,繁殖离不开溶氧,随着近年来水质恶化,环境一年不如一年,塘口养殖效益处于低迷状态,溶氧关乎养殖品种的质量及产量。          

    影响养殖动物产量 水体溶氧不足时,养殖动物会发生应激反应,尤其在连绵阴雨天,前期塘口水草没长起来,水质偏瘦,水中缺乏藻类或藻类比较单一,还有大量螺蛳,好多塘口有轮虫,红蚯蚓,生产者缺乏,水体溶氧不足。水体中的溶氧主要来源藻类和水草的光合作用,阴雨天溶氧太低,喂料时发现动物在池塘底部活动频繁,有的甚至爬网,影响动物摄食,其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动物神经昏迷,不肯吃食,体质下降,如遇蜕壳期,养殖动物缺乏能量,蜕壳不遂,导致死亡,影响养殖产量。



    溶氧对饵料系数的影响

    溶氧不足养殖动物呼吸困难,机体各方面功能都不同程度受到限制,当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时 ,饵料转化率低,使得饵料系数增大影响养殖动物产量。螃蟹在溶氧3毫克每升以上才能很好地摄食,水中溶氧在5毫克每升与3毫克每升相比,饵料系数明显降低,螃蟹体质更加健康,同规格苗种,一斤70头,溶氧充足的规格要增大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当水中溶氧量达到4毫克每升以上时,鱼虾蟹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达到5毫克每升以上时,饵料系数达到最佳值。

    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中的溶氧水平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而影响饲料报酬。我在高邮地区所测溶氧很多塘口低于3毫克每升,且螃蟹不肯吃食,甚至有爬网现象,不仅浪费饲料,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成本,降低养殖效益。所以,我们要注意水体溶氧问题。



    溶氧对池塘生化指标的影响

    溶氧对池塘水质生化指标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溶氧对藻类的影响 水体溶解氧约百分之七十来源藻类的光合作用,水中藻类数量的多少是反映溶氧高低的指标之一。溶氧的主要来源是水体中的藻类,反过来溶氧也会对藻类产生影响。当水体中缺氧时,将限制藻类的生长,造成池塘水质不活。另外,白天水中的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溶氧,而晚上藻类将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如果养殖池塘的水质过浓、水位过深,易造成底层溶氧不充分,就会出现藻类死亡的现象,同时,养殖动物也会出现缺氧的症状。

    溶氧与小型浮游动物的关系 小型浮游动物在水产养殖水体中的耗氧量远大于养殖对象。虽然小型浮游动物是某些品种不可或缺的饵料来源,但是当其大量繁殖时,不仅消耗大量溶氧还会摄食掉水体中的小型藻类,造成养殖对象浮头等危险。所以,当水体中的小型动物繁殖较多时,必须谨防水体缺氧。



    溶氧对池塘底质的影响

    底层缺氧有什么害处

    底质臭;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厌氧菌活动旺盛,硝化菌的活动受抑制,臭味大。低氧条件下,池底发黑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硫化氢与铁产生黑色的沉淀。

    鱼不欢;运动能力下降,食欲减退,饵料系数增加,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疾病增多;

    蚌不长;珍珠蚌没有足够的食物,在有毒有害环境中生理压力增大,几乎停止生长,珍珠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

    贝体瘦;严重影响贝类生长,造成不值钱,甚至死掉

    虾偷死;亚盐高就是因为底部缺氧导致氧债,补加氧气降低亚盐,减轻死底症

    4底层溶氧充足的好处

    有机质氧化分解创造良好的底层环境;

    缓解底层及下层鱼类的缺氧状态,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

    减少有害菌的总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5、溶氧对微生物的影响

    溶氧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决定好氧、厌氧性微生物的活动及分布。水中溶氧充足时,微生物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好氧型微生物可顺利活动,可以比较彻底地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毒无害的物质。相反,若水体中溶氧不足,生物只有利用一些无机物或有机物代替进行无氧呼吸,这时就只有厌氧性或兼性厌氧性微生物才能活动。它们分解有机物的速度相对较慢,能量效率较低,产生多为对鱼类极其饵料生物有毒害作用。

    在溶氧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水体里面微生物的种群、数量以及分布状况是有很大不同的。当水体中的溶氧充足时,好氧及兼性好氧微生物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种类会相对较多,例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固氮菌等,而这一类细菌都是对养殖动物有益的菌种。同时,水体溶氧充足时,对厌氧菌类将起到抑制作用,如肠型气单胞菌、柱状屈桡杆菌、大肠杆菌等,此类型微生物多数对养殖动物有害。



    增加水体溶氧的方法

    物理增氧法

    将纯氧或者空气利用散气装置放出微小气泡,气泡上升时与水传递,慢慢溶进水中转化为溶氧。

    机械增氧利用动力装置增加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水体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加水体溶氧量,起到增氧目的,塘口使用的增氧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增氧机使用时,注意三开两不开原则。

    重力跌水自然重力跌水溅起的水花,也是增大与空气接触面,达到增氧的目的。

    加水增氧用人工泵水或者自然进水的办法往塘口加入含氧量高的新水,这种方法效果不理想,操作时可以一边往塘口打进新水一边把老水排放掉。

    化学增氧法 

    臭氧增氧在标准状态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高,且结构不稳定,在水体中易形成溶氧,对水产动物没有影响。

    过氧化氢,即双氧水,在水中易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快,可快速放氧,且增氧持续时间长,为水产动物的呼吸需求提供保障。

    过氧化钙,过氧化钙与水起反应,放出氧气。化学反应在水中慢慢放出氧气,持续时长与过氧化钙含量成正比。

    生物增氧法

    培养大量藻类,稳定藻类,养殖水体中,常见的藻类大概有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蓝藻门等等,从增氧角度出发,有大量小型藻就好,但从水质维护方面,不仅要大量藻类,还要藻种繁多。只有种群丰富,才能应对气候影响。

    水生动物增氧法,水生动物活动频繁,搅动水体,增加水体溶氧。

    维持溶氧的稳定


    开启增氧机的方法

    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搅动水体,增大水体与空气接触面,打破上下水层,上下交换,使底层的藻交换到上边进行光合作用,表层含氧高的水交换到底层,使下边沉淀物接触氧加快氧化。在阳光不足的条件下,开启增氧机反而会加快氧的挥发,所以下午到阳光斜射的条件时候,不能开启增氧机。

    加强水体藻类种类、数量的均衡

    藻类是水体产生溶氧的主要来源,因种类不同,其分布、耐受力以及存活时间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藻相的均衡性,即数量与质量均衡,种类与分布均衡。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保证水体中有各种藻类所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如果在水体中,中下层都分布可以有足够的藻类,底层溶氧稀缺的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水体昼夜溶氧量的差距将缩小。

    科学增加底层溶氧量

    这主要是采取一些人为的增氧措施,比如在傍晚或阴雨来临前抛洒一些直达塘底、放氧时间长、气泡小的增氧剂。在养殖过程中,增加微量的溶氧量就可能将濒临窒息的鱼类解救过来。

    减少间底层耗氧因子

    底层好氧因子主要包括底泥、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微生物、底层野杂鱼类的呼吸等。在夜间,此类耗氧因子消耗大量溶氧,让本来就缺氧的底层雪上加霜。所以,在停养季节清淤晒塘相当有必要,另外清塘也务必彻底,否则到了养殖季节底层缺氧的状况将相当严重。



    溶氧是最重要的养殖水化因子之一,作为水产养殖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水产养殖过程,对整个水产养殖及水质各方面有重要影响。在水产养殖业中,保证水体含氧量的有效性是养殖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水体充足的溶氧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根本。所以,在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把握住溶解氧这个核心,维护溶解氧的稳定,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小邓说蟹,获取更多河蟹养殖一线问题)

    服务门店:兴化市海南镇车站向南100米过路158号

    (科环河蟹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