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此病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二)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作为暴发性流行病具有危害重,流行广,周期长,殃及的鱼类品种多,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危害鲫、鲂、鲢、鳙和鲤等淡水养殖鱼类,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三)烂鳃病:鱼类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鲢、鳙、鲤、鲫等淡水养殖鱼类,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各草鱼、青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同时,也要注意防控由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菌引起的虾、蟹烂鳃病的发生。
(四)草鱼出血病:是影响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最重要的鱼病之一,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和1足龄青鱼,发病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五)白斑综合征:一般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也需要重点防控。
(六)锚头鳋病:对淡水鱼类各龄鱼都可危害,尤以鱼种危害最大,在水温12℃~33℃都可繁殖,主要流行于夏季,全国都有该病流行,其中以广东、广西和福建最为严重。
另外,鱼类还需注意防控赤皮病、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等,罗非鱼重点防控链球菌病,斑点叉尾?重点防控?类肠败血症,大黄鱼重点防控刺激隐核虫病和大黄鱼内脏白点病;虾类还需注意防控固着类纤毛虫病、桃拉综合征、弧菌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和蜕壳不遂症等。
(一)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水温升高,水生动物代谢旺盛,要及时清理残饵粪便;保持较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定期换水、消毒,及时增氧,保证水质清新;合理调节池塘水色,保持优质水体。
(二)做好台风、暴雨等突发性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及早加固养殖设施,台风暴雨期间要谨防水体缺氧,做好减少水生动物应激反应的准备工作。
(三)强化投饲管理:保证饲料新鲜,在确定好日投饵量后,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吃食等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尽量减少残饵产生,鱼病治疗期间适当控制投饵量。
7月份,上海市将进入持续高温期,水产养殖动物进入生长旺季,也是病原生物的繁殖高峰期。养殖动物的食量,活动,排泄增多,伴随梅雨季节,雷雨、闷热天气增多,极易造成养殖水环境多变,水生动物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也进入高发期。
(一)细菌类疾病:鲫鱼,草鱼,团头鲂,黄颡鱼等淡水养殖鱼类易感染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病害,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二)寄生虫类疾病:草鱼、鳙鱼、团头鲂等淡水鱼类易感染车轮虫病等,鲫鱼易发孢子虫病,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三)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草鱼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四)鲫鱼易发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鲫鱼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五)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对虾肝肠胞虫病、红腿病等病害;此外,应关注由虹彩病毒等病原引起的新发疾病;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奉贤、金山等南美白对虾主养区。
(六)河蟹易发黑鳃等细菌性疾病以及纤毛虫等寄生虫类疾病;河蟹“水瘪子”病近几年也频繁发生。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崇明、松江、青浦等河蟹主养区。
(一)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应加强养殖池塘管理,定期换水,加注新水,并定期用生石灰、氯制剂、碘制剂等消毒剂消毒发病池塘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并及时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科学筛选治疗用药;国标渔药甲砜霉素粉、氟苯尼考、大黄、五倍子等中草药制剂对此类疾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二)预防草鱼和鲫鱼病毒性疾病,发病季节采用碘制剂全池泼洒消毒,适当投喂中草药制剂预防病害发生要有正确的防控意识,及时对病死鱼,养殖用具隔离消毒,严防疾病的传播。
(三)预防南美白对虾类疾病,养殖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水质底质管理,应定期用益生菌类产品调节水质;坚持每天监测PH,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主要指标是否正常;少量多次换注新水,定期用沸石粉,颗粒氧等改善底质,保持水体稳定。
2.科学投喂,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防止残饵过多;另外,可以定期在饲料里加入维生素C、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等,增强虾类抗病毒能力。
3.坚持早晚巡塘检查,防止意外发生;合理使用增氧机,防止对虾浮头;此外,7月本市台风相对多发,养殖生产中应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应激产品等措施,及时应对天气突变造成的倒藻,泛塘等突发情况。
(四)预防河蟹病害,应坚持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并注意控制青苔,加强水草养护;可以通过适当种植轮叶黑藻,定期调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来减少疾病发生。
七月份,我省气温将持续上升,平均水温在22℃~32℃,暴雨、强对流等天气增多,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加快,投饵量增大,养殖池塘水质、底质容易变差,伴随氨氮、亚硝酸盐大量增加,水生动物疾病进入高发期。各养殖单位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缺氧泛塘,同时做好疾病防控和加强对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
(一)草鱼
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草鱼出血病、中华鳋、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等疾病。
(二)鲢鳙鱼
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中华鳋、锚头鳋等疾病。
(三)鲫鱼、鲤鱼
细菌性败血症、白皮病、锚头鳋、指环虫、孢子虫、锦鲤疱疹病毒病等疾病。
(四)鲶鱼
肠炎病、腐皮病、指环虫病、斑点叉尾?柱形病、?类肠败血症。
以上疾病,全省各养殖区、苗种繁育场、点均需予以高度关注。尤其是精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减少应激。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泼洒养殖水体,杀灭有害细菌,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投喂新鲜、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视天气、水温等情况,科学设定投喂量和投喂方法。
2.加强病害防控工作。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或免疫增强剂等,增强鱼体的抗病力。采取挂袋、投喂药饵等方法预防疾病。坚持巡塘,发现鱼类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生产管理记录。
(二)防治方法:
1.草鱼出血病:疫苗预防,或每千克体重,大黄200g、黄芩200g、黄柏200g、板蓝根200g和食盐170g,粉碎,拌饲投喂,每天2次,连用7天~10天。
2.细菌性败血症:外用:每立方米水体,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3g~0.5g,全池泼洒,或大黄,每立方米水体2.5g~3.7g,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15mg~20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
3.烂鳃病:外用: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g~0.3g,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5mg~15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
4.肠炎病:外用: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g~0.3g,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每千克饲料,穿心莲40g、大青叶30g、黄芩5g、桑白皮10g和白矾5g,打成粉后,拌饲投喂。
5.斑点叉尾柱形病:每千克体重氟苯尼考10mg~20mg,连用5天~7天。
6.指环虫病:30%敌百虫溶液,以敌百虫计,每立方米水体0.1g~0.2g,全池泼洒,7天后,再泼洒1次。
据新疆气象网站资料显示:2017年6月,南北疆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略偏多。预计7月全疆大部地区气温可能偏高,养殖水温较往年也将略偏高,平均水温可能超过30℃。7月是鱼类生长旺季,投饲量大,水温高,水质易恶化。根据往年的病害测报数据,7月正值鱼病高发时期,此期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同时伴有一定量的寄生虫病发生,应加强管理和水质监测,控制好投喂量,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好水质,做好鱼病预防工作。
(一)草鱼
易发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重点关注一师、二师、四师、八师。
(二)鲤鱼
易发烂鳃病等,重点关注一师、二师、四师、六师、八师。
(三)鲫鱼
易发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重点关注六师、八师、十师。
(四)鲢鳙
易发烂鳃病、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重点关注四师、六师、八师。
(一)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适度增加换水量和频率,利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养殖池水质条件良好。
2.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全池遍洒生石灰1次~2次(化成石灰乳后泼洒),用量为15mg/L~20mg/L,或用二氧化氯消毒,用法用量依说明书。
(二)治疗措施
1.烂鳃病:建议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用量见使用说明),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一次。
2.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目前以预防为主,最好是鱼种在下塘前,注射或浸泡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如果发病,建议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用量见使用说明),隔天再用一次;同时,采用纯中药粉剂“三黄粉(即大黄、黄柏、黄芩分别为50%、30%、20%)”,按1%的量(严重者可加量至1.5%)混入饲料中投喂,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连续投喂5天~7天为1个疗程,症状消失后再坚持投喂1天~2天药饵。投饵和泼洒消毒剂不能同时进行,要先投饵后泼药。
3.肠炎病: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中草药败毒散、三黄粉、大蒜素都可治疗肠炎病,建议使用时选择其中1种~2种拌料投喂,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添加,连续投喂5天~7天;同时,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用量见使用说明),隔天再用一次。
4.赤皮病: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治疗:
(1)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可选用双黄苦参散、山青五黄散、根莲解毒散、加减消黄散和青连白贯散等中草药治疗,用法用量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2)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饵投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以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计,规格为10%)80mg~160mg(首次用量加倍),连用4天~6天;或其他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嘧啶钠粉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粉但必须对症、对因使用。
(一)池塘养殖鱼类
易发生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病、肠炎病;应关注锦鲤疱疹病毒病、鲤鱼浮肿病可能造成的危害。重点关注区域为淡水、半咸水鱼类养殖区。
(二)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
易发生溃疡病、腹水病、车轮虫病;应关注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可能造成的危害。重点关注区域为海水工厂化养鱼区。
(三)南美白对虾
易发生白斑综合征、弧菌病、固着类纤毛虫病。重点关注区域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区。
(一)鱼类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对苗种、亲鱼的检疫,禁止从疫区引入苗种、亲鱼。
2.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投喂免疫制剂,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3.建立发病隔离制度。
(1)严禁向其它养殖池和地区转移池内发病动物;
(2)不得排放发病池水;
(3)使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不得在其它养殖区使用;
(4)及时对发病动物尸体进行清除、掩埋或销毁;
(5)对发病池水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
(6)根据水域和流域情况及自然屏障进行划区,对其实施区域管理,避免疫情传播蔓延。
(二)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病、溃疡病、腹水病防治方法
1.每半月全池泼洒一次国标消毒药物,以降低养殖环境中致病菌密度。
2.发病后,全池泼洒国标消毒剂,投喂含抗菌药物成份的国标渔药药饵,连喂7天。
3.在海水工厂化养鱼过程中,降低养殖水温可减少患腹水病海水鱼的死亡数量。
(三)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车轮虫病防治方法
1.加大换水量,降低养殖水体有机物浓度。
2.全池泼洒治疗纤毛虫的国标渔药。
(四)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防治方法
1.向养虾池中投放适量的鱼类,让鱼吃掉病虾,以减少健康虾摄食病虾而传播疫病的几率。
2.投喂免疫制剂,增强南美白对虾的抗病力。
(五)南美白对虾弧菌病防治方法
1.定期泼洒国标消毒剂,降低养殖水体致病菌数量。
2.对虾发病后,投喂国标抗菌渔药药饵。
(六)南美白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方法
1.加大换水量,降低养殖水体有机物浓度。
2.全池泼洒治疗纤毛虫的国标渔药。
2017年7月,高温天气来临,持续偏高的水温和频繁的降雨会影响养殖动物摄食,导致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病害危害。
(一)养殖对虾
易发白斑综合征、偷死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的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对虾养殖区域。
(二)淡水养殖鱼类
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草鱼出血病、链球菌病和指环虫病、孢子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等将严重危害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将在局部范围暴发流行,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淡水养殖区域。
(三)海水养殖鱼类
易发溃疡综合征、肠炎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海水网箱养鱼区域。
(四)养殖龟鳖
易发腮腺炎、溃疡病、肠炎病和红底板病等,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龟鳖养殖区域。
(一)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1)放养经实验室检测病毒阴性、体质健壮的虾苗。
(2)每7天~10天定期监测水质,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适当补充碳源和镁、锌,稳定藻相;暴雨前后各用生石灰消毒养殖池塘周围和水体1次,保持良好的水质。
(3)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天~5天,每天一次。
2.养殖鱼类
(1)适时加水和开机增氧,水质状况不佳可适当换注新水,或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和青蒿末3天~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3)加强疾病监测,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3.养殖龟鳖
(1)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每隔5天拌饲料投喂乳酸菌和酵母菌1次,减少氨氮排出,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天~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3)引进苗种先在养殖场所外隔离养殖20天以上,监测无疾病后再放养入养殖池。
(4)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二)治疗措施
1.对虾偷死病等
发生拟似病情,先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次日全池泼洒连翘解毒散,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渔药(如氟苯尼考等)或六味黄龙散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天~7天。
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同时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次日用国标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氟苯尼考粉)或虎黄合剂及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5天~7天;大水面养殖,每亩1m水深用300g烟丝浸泡24h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隔3天~5天再泼一次。
3.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聚维酮碘溶液溶液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3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或板蓝根末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天。
4.溃疡综合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水质较差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依次用五倍子末和聚维酮碘溶液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3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天。
5.龟鳖腮腺炎等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池塘养殖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国标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或大黄末消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小池养殖的适时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天~10天。一个疗程后,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芪参散,每天一次,连喂5天。
6.链球菌病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强力霉素)和三黄粉及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7天。
7.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全池均匀泼洒甲苯咪唑溶液或雷丸槟榔散,隔5天~6天再用1次;同时,拌饲料投喂苦参末或驱虫散,每天1次,每次连喂5天~7天。
7月份河南省气温、水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是全年气温、水温最高时期,养殖鱼类要注意防止出现泛塘和应激反应。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预测河南省养殖水温平均在28℃~32℃之间,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病害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一)鱼类:鲤、鲫、锦鲤易发锦鲤疱疹病毒病、鲤浮肿病、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车轮虫病、孢子虫病和指环虫病等;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和肠炎病;鲢、鳙鱼易发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等;斑点叉尾?易发?肠败血症和车轮虫病;关注全省各养殖区,重点是沿黄高密度集约化区域的锦鲤疱疹病毒病和鲤浮肿病。
(二)虾、蟹类: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症,河蟹易发水肿病。重点关注豫东和豫南养殖区域。
(三)爬行类:中华鳖易发腐皮病、红底板病、肠炎病等,重点关注豫中和豫西南中华鳖养殖区域。
(一)做好水质调控:及时排出老水、加注新水;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时,加强增氧,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二)加强生产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仔细观察养殖生物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观察养殖水体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尽早发现病害,以便早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养殖期间尽量减少生产操作,减少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尽量避免因养殖鱼类受伤而引起病原菌的感染。
(三)坚持科学投喂:投饵遵循“四定”原则,适当减少投饵量,高温季节不能吃的过饱(七、八成饱即可)。定期投喂Vc和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鱼类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病毒性疾病可通过改变养殖模式,选择优质苗种,降低养殖密度,投喂免疫增强剂等防治;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可外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内服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或甲砜霉素粉;烂鳃病、肠炎病可外用三氯异氰脲酸粉或浓戊二醛全池泼洒,内服氟苯尼考粉,肠炎病也可用大蒜素拌饵投喂;?肠败血症可外用10%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内服恩诺沙星粉拌料投喂;虾、蟹类细菌病以及河蟹水肿病可用氟苯尼考粉;爬行类细菌病、腐皮病和红底板病可用磺胺类药物拌料投喂;鱼类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指环虫病可用甲苯咪唑或精制敌百虫粉。
7月份是全年气温、水温较高时期,水产养殖动物进入生长旺盛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导致残饵、代谢物增多,加之降雨等突变天气,都是引起养殖水域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的剧烈变化成为各种疾病发生的诱因,是水生动物疾病爆发、流行的第一个高峰期。本月主要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为主,因此,养殖生产中要时刻留意水环境的变化及养殖动物的活动状态,做好养殖环境调控及疾病预防工作。本月养殖生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年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一)鲤鱼、镜鲤、锦鲤:易发生细菌性烂腮病、细菌性败血病。重点关注省内沈阳、辽阳、营口、丹东、鞍山主养区。
(二)鲤鱼、鲫鱼鱼种或成鱼:易发生鳃部或肠道黏孢子虫病,该病历年频发。重点关注沈阳、辽阳整个渔区。
(三)鲢鱼:成鱼易发生烂腮病、打印病和锚头蚤等疾病。重点关注省内主养区和大水面养殖区。
(四)草鱼:易发生烂鳃、肠炎、赤皮等疾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主养区。
(五)河蟹:易发生黑鳃病、纤毛虫病和水肿病。重点关注盘锦、鞍山、丹东河蟹稻田、苇田养殖区。
(六)大菱鲆:大菱鲆易发生红嘴病、肠炎病、腹水病。重点关注葫芦岛工厂化养殖区。
(七)虹鳟鱼:易发生小瓜虫、三代虫等寄生虫疾病,注意病毒性疾病及肠炎病、烂鳃病、烂鳍等细菌性疾病。重点关注本溪、丹东、葫芦岛养殖区。
(八)对虾:易发生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症等病毒性疾病和肠炎等细菌性疾病。重点关注沿海各市的中国对虾养殖区和盘锦、鞍山南美白对虾精养区。
(九)海参:易发生腐皮病综合症;海参养殖池内易发生草害。关注沿海全部养殖区域。
(十)海蜇:易发生 “气泡病”、顶网、长脖、萎缩、上吊等病。重点关注丹东、营口海蜇养殖区。
(十一)泥鳅鱼:易发生肠炎病、车轮虫病。重点关注盘锦泥鳅鱼高密度精养区。
7月份是病害多发期,关键原因是养殖水质污染严重而引发。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各类细菌性疾病的最好办法是定期加注新水、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良底质;定期使用杀菌剂,控制有害病菌的浓度;延长增氧时间,为养殖鱼、虾、蟹等水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少病害发生。一旦发病,要及时确诊,并在水产执业兽医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高温季节水体耗氧量增大,水质易变,雷阵雨来临时气压较低,因此,要加强巡塘,合理使用增氧机,预防浮头;观察水色、水质变化以及水生动物的活动、摄食情况,查看有无发病等异常情况;注意持续降雨造成的水质变化,尽量减少因盐度、pH值的变化产生应激反应而造成的损失。
(二)淡水鱼类疾病防控:一是定期做好池塘的消毒和调节水质工作。可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同时定期添加新水;二是每天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遇到闷热天气,应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三是投喂优质的饵料。
(三)对虾养殖池塘疾病防控:应在高温期到来之前蓄满水,尽量少换水,以避免有害微生物和病毒的进入。定期对养虾池塘水体进行消毒。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
(四)大菱鲆疾病的防控:主要是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投喂新鲜饵料,加大流水量。维持良好的水质不仅是养殖动物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使养殖动物处在最适条件下生长和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需要,做到科学管水。
(五)虹鳟鱼疾病的预防:一是定期对鱼池和生产工具进行消毒;二是投喂优质饵料,不喂过期和劣质饵料;三是定期清理养殖池底。
(六)河蟹疾病的预防:一是注意水质的变化,定期加注新水;二是及时清除饵料台(食场)的残饵,定期用生石灰对饵料台(食场)进行消毒;三是定期用生石灰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河蟹水肿病主要是由于河蟹腹部受伤后细菌感染造成,预防一是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河蟹蜕壳避免惊扰,防止河蟹受伤;二是保持水质清新,多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和新鲜菜叶,增加抵抗力。
(七)海参疾病防控:要密切关注养殖池的水质变化,同时注意降雨造成的盐度变化,注意排淡。大雨过后使用增氧设备进行增氧。7月水温升高,要提前加深池塘水位,保持底层水温低温、稳定,保持水质相对稳定,减少病害发生,同时还可防止海参过早进入夏眠期,以延长海参生长期。养殖池内一旦发生草害,要及时清除。
(八)海蜇疾病防控:7月份,二茬养殖海蜇处于生长旺季,需饵量大,易造成海蜇饵料生物缺乏。要做好饵料生物的培养和代用饵料的投喂,保持充足饵料供给。采取换水、泼洒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改善养殖环境,控制水体透明度35cm~50cm,可以预防海蜇平头、长脖、萎缩等疾病的发生。
(九)泥鳅疾病防控:一是注意养殖模式、放养密度;二是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三是投喂新鲜、不变质的饵料。(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