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说说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应激”那点事
  • 说说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应激”那点事
  • 2022-07-18 21:57:37

  • 说说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应激”那点事



    “应激”可以定义为动物机体受到一切异常环境的不良刺激,引起机体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免疫”或紧张状态的统称。而非特性免疫力就是说动物一生下来本身就具有的免疫力。


    养虾对“应激”太熟悉不过,很多甚至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由于甲壳类动物的免疫系统比较简单,对外界环境波动的刺激十分敏感。我们的虾农和“应激”的斗争持续了多年,总结了太多惨烈的教训和经验,用过专门对付它的产品也不计其数。



    相对于低等的甲壳类,鱼的免疫系统要完善很多,但应激对鱼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虽然没有直接的致死性,它的副作用体现在两个层次:

     


    “应激”会削弱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转化过程,进而影响到整个生长的效果,最终导致饲料的表达效果受到抑制,降低了生长速率,增加饵料系数,推高养殖成本。这是因为,当鱼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内外界刺激后,会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来缓解刺激对自身的副作用,但这个缓解过程的代价往往很大,需要牺牲大量本因用于生长积累的物质和能量。对于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鱼类,饲料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将会大量用于抵抗外部刺激的副作用,鱼体合成作用减弱,分解作用增强,最终出现不增重、增重慢、甚至负增长。


    “应激”会带来很多难以根治的顽疾。大部分顽固性鱼病,都是长期处于应激亚健康状态的结果,如高温应激性出血,在大部分养殖鱼类的整个生长阶段均可发生,典型症状是鱼体表的粘液减少,肛门红肿、肠道充血,肝脏变脆,脾肿大。这是因为,应激时的代谢是在缺氧情况下进行的,机体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中间产物及毒素,引起负责代谢这些物质的肝脏出现负荷性肿大,病变。



    所以“应激”关乎饲料质量的表达和鱼的健康程度,是养鱼人绝对不可忽视的问题,养殖鱼类的常见“应激”包括以下几类:


    1. 气候突变,如冬季冷空气南下,以及夏、秋季节突如其来的台风、暴雨等剧烈天气,这类环境因子突变(主要是水温)的刺激,易导致鱼类产生不同程度的物理性“应激”。

    2. 采用立体养殖(如粤西罗非),或高密度养殖情况(如珠三角加州鲈、黄颡鱼)下,持续性投喂不科学(主要是投喂过量),且没有采用有效水质、底质改善措施,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无法转化而出现浓度过高,水体溶氧不足,这类化学性刺激,导致鱼类化学性“应激”。

    3. 水温低、光照强度弱、藻源缺乏、浮游动物繁殖过量都会导致水体的微藻繁殖情况较差,水质偏瘦,间接引发三大问题:

    ①微藻饵料偏少,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导致免疫力降低,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减弱(内因);

    ②藻类作为水体主要供氧源泉,缺乏藻源会导致鱼缺氧,造成化学性应激(外因);

    ③藻类缺乏,水体氨氮、亚硝酸等无法及时转化代谢,长期以来更加剧了水体耗氧,同时也对鱼体产生了化学性“应激”。


    4. 鱼苗标粗后过塘,或刮网后,存塘鱼常会出现吃料异常(厌食)或部分耗损死亡,这是因为:

    ①如果水体和底质较差情况下,拉网的操作会搅动塘底淤泥,导致吸附于底质缝隙的氨氮、亚硝酸等有害物质上浮,产生化学性“应激”;  

    ②拉网操作本身也会给鱼体带来直接擦伤等物理性应激。对体质较差的鱼会出现粘膜脱落、粘液减少等,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5. 采用杀虫、消毒等刺激性操作,剧烈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反应后的持续性的水体PH值变化、溶氧变化(多数化学反应会耗氧),都对鱼体产生化学性“应激”;消毒后,死藻产生的藻毒素,危害鱼类健康,症状如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也属于化学性“应激”的一种。


    分析以上的各种“应激”诱因,可以看出,“应激”反应的强度,一方面会受到鱼体自身体质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会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降低应激反应的副作用,提醒养殖户可以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


    1

    首选专业水产饲料大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产品,配方营养全面、均衡,利于生长,更添加有多种抗应激的饲料添加剂。此外,作为饲料的补充,为提升鱼体体质,在日常投喂过程中,切勿心急而过量,应该保持不超8成饱,可采用“高浓芽孢”(拌料比例为1:4-1:5,幼苗期要加大拌料比率,可明显提升成活率),增强食欲和体质。  


    2

    对于过塘、刮网等一系列刺激性操作,操作前后应采取解毒(1瓶/亩)或用“水产专用VC”(1亩/瓶),以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等方法。



    关注我们


    渔财宝自媒体服务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水产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