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许多养殖朋友和我谈的最多的就是白便,白便到底应该如何处理。长期的困扰着养殖户”最头疼“的问题。
之前我也发过很多关于白便的文章,但是有人反馈回来说操作很困难。
其实,治疗白便非常容易的。只需要前期找出发病的原因,对症处理。后期加强营养摄入,控好水体。便不会那么容易复发。
一系列可能引发“白便”的因素:
1.虾苗幼体肝胰脏的健康程度,肝胰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健全
2.苗场标苗期间是否用过伤害肝胰脏的产品,比如过量的抗生素
3.养殖期间水质、底质、天气是否恶化,尤其是弧菌是否超标
4.养殖期间对虾是否吃到乃至长期吃到伤肝的食物。如:副溶血性弧菌、腐败霉变的饲料、死藻或其它含化工成分的伤肝食物。
“白便”的症状:
虾粪细长呈白色(如棉线)、有粘性、浮在水面、大量聚集有恶臭散发。
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但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壳肉分离),且伴随游塘及偷死(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
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为粘膜下层细胞增生, 上皮细胞脱落;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可多次脱落,形成多次白便。
“白便”的原因分析
1、细菌感染
实验室发现,“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胰脏排出的病变组织、粘液和毒液,肠道脱落的粘膜以及一些正常的粪便成分,而非人们常规认为的虾粪便。
我们从中检测出大量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等致病菌。这些致病菌聚集在池塘底部,附着在饲料、残饵、有机碎屑、死藻上不断繁殖生长。
对虾吃食这些物质后,通常引起胃肠道感染、心肌损害、肝胰脏明显萎缩。很多发病池塘停料后,对虾发病程度明显减轻。
2、藻毒素
藻毒素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主要为微囊藻毒素
另一类为神经毒素,主要为鱼腥藻毒素-a。
肝毒素直接导致肝胰脏肿大、萎缩、出血、坏死以及胃肠道炎症、坏死等病变
神经毒素是一种潜在的神经肌肉传导阻止剂,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骨骼肌肉等瘫痪,重症者可因呼吸系统屏障而致死。出现蓝藻,可以先杀灭蓝藻,用纯度含量高得枯草芽孢纯菌调水,降氨氮、亚硝酸,同时抑制蓝藻,记得解毒!
3、水质恶化
南美白对虾是底栖动物,在他们生活的中下层水体,由于残饵、粪便、死藻的大量累积以及滥用絮凝性底改等因素导致该层水质、底质发热、发臭、泛酸,生物和化学耗氧量大,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成为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的滋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聚毒层”。
“聚毒层”如不及时消除,就会加重肝胰脏负担,腐蚀肠粘膜,最终导致“白便”。
往往并发黑鳃、黄鳃、烂鳃、烂眼、红须、红尾、烂尾、断须、白浊等症状。
这类出现一定要先消毒,再调水、用药!
4、霉菌毒素
由于劣质的原料和贮存方法不当等原因,往往造成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
长期食用霉变的饲料,造成肝细胞坏死,肝胰脏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碍。
导致肠内黏膜和血细胞的坏死,这些细胞可以产生胰腺,胃腺,使一些器官颜色变浅。
这些副作用反过来又导致对虾生长缓慢,饲料效果变差。
霉菌毒素使对虾机体免疫受到抑制,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疾病。
5、滥用药物
滥用抗生素、消毒剂、杀虫剂均能导致对虾肝胰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肝功能障碍。
6、注重营养
对虾由于得过白便后,肝脏等方面受损,而且此时的虾非常弱,建议加强保肝和营养。增强对虾抗病抗力,防止复发,后期水质注意控制。
来源:虾哥说虾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