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四川多家小型动物园经营困难:有些开园十馀年成本仍未收回
  • 四川多家小型动物园经营困难:有些开园十馀年成本仍未收回
  • 2023-06-05 13:39:33
  • 射洪花果山动物园,设施陈旧。 杨灵 摄
    射洪北花果山,冬天里游人疏落。12月12日中午,半山腰的动物园售票亭正在翻修,三个年轻人走过来问,动物园要收门票吗?“要,10元一个。”坐在旁边坝子里喝茶的贺洪武应声回答。作为遂宁唯一的动物园——花果山动物园,2002年投资建设,投入250万元,15年过去,成本没收回来,生意却越来越差。
    同样因为客流量太少,巴中动物园今年9月封园停业。而绵阳一位经营动物园10多年的冯姓老板,目前正在广元考察一个水上游乐项目,打算改行。中国动物园协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从会员单位的调查情况看,一些小型动物园确实陷入困境,但并非整个行业如此。
    原因何在
    业内人士:经济条件改善, 周边大型动物园受捧
    赵南星,自贡市动物园的经营者,从事动物园管理、动物饲养工作已经23年。为何这些小型动物园经营困难?他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经济条件的改善,更多人会选择驾车到周边大型动物园游览,比如成都、重庆、雅安等地的动物园。
    第二,小型动物园自身条件限制,比如经营状况差、管理不到位等等,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舍不得再投入,不增加种类和数量,导致经营状况下滑,最后入不敷出。
    遭遇寒冬
    圈舍锈迹斑斑,园里设施陈旧,鸟类的笼舍不再漂亮。狮子和老虎趴在笼子中,面对玻璃外小狗的吠叫,几乎没有反应。这似乎已不是一家动物园的场景。
    巴中
    封园停业,园长:“有时一天一张票都卖不出去”
    位于巴中南龛山景区的动物园今年9月封园停业,目前10多种动物有待处置,5名工作人员也有待安置。巴中动物园属于国有性质,关停后的动物园,每个月的饲养成本和员工工资,都由政府补贴。但每个月1000多元的待遇,依然让30岁、兽医专业出身的园长郭开浪感到迷茫。
    郭开浪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巴中动物园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展区只有2亩左右,但却是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动物园。2013年以来,巴中动物园就处于亏损状态,因为没有动物新品引入,目前动物园还有包括狮子、猴子、蟒蛇、娃娃鱼、野鸡等10多种动物。关于这些动物的处置,动物园先后联系了成都、南充的动物园,“目前正在谈”,郭开浪说,动物园已经没有计划再开张了,动物只有转售给其他动物园。对于动物园的关停,郭开浪觉得惋惜和无奈,“但这又是大势所趋”,郭开浪说,关停之前,有时候一天一张门票都卖不出去,“现在关停了还能节省一些运营开支”。
    在绵阳经营一家动物园的冯老板“不愿多说”,这几天他和几个朋友正在广元忙着洽谈一个水上游乐场项目,冯老板说自己准备改行。

    射洪花果山动物园里的狮子,是开园时就引进的,一个月饲养成本5000元。 杨灵 摄
    南充
    曾经“川东北第一” 如今被转手
    与巴中动物园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南充果山动物园。2014年,王永斌到南充接管南充动物园,当上了园长。但仅仅坚持两年,他便收拾东西回到了河南老家。
    南充动物园从2004年开始,便由私人经营,但由于经营状况不好,期间多次转手。公开资料显示,南充市动物园诞生于1953年,前身是南充市曲协临时圈养动物的表演场所,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南充市动物园挂牌,并入果山公园。2004年,果山公园进行改造,动物园便转为私营,地址也迁至西山风景区内一苗圃用地继续经营,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动物园无力对现有硬件进行改造升级,无法引进新的动物品种,从当初品种齐全、号称“川东北第一”的位置上逐渐衰落。王永斌接手后,也未能够改变南充动物园的困境。2015年初,成都商报记者到南充动物园采访时,王永斌正在为动物们的生存和未来而苦恼,动物园的收入主要来自门票收入,这笔收入将维持园内员工工资以及动物们的伙食费开销。“每个月的门票收入只够勉强维持动物园的运转,赚不到啥子钱。”王永斌说。
    ,南充动物园经过多次转手但都未能坚持下来,主要原因是经营不善,地理位置也不好。12月14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王永斌时,他说自己目前已经回到河南老家,两年前将动物园转给了蓬安花好月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者在蓬安利溪镇建立了一个动物园。
    遂宁
    收不回成本,靠野猪养殖支撑
    2002年,35岁的贺洪武准备大干一场,做了多年生意他“希望还能把生意做大”,跟几个兄弟姊妹商量后,决定合伙开一个动物园。那时南充北湖公园的动物园正准备搬迁,有些动物要出售,他过去学习了三天,然后签订了这个项目。场地13亩,一片梯级荒地,在平安景区花果山的小山坡上。贺洪武在这片场地建了圈舍、办公场所。前前后后花了半年时间,投入250万元。
    开业后,门票定价10元,但两年后,门票就降到了6元,一直到2012年,又谨慎地长到8元,2016年,价格恢复到开业的10元。贺洪武说,如今,门票收入一年有20多万元,节假日生意好,太冷太热的天气,游客就寥寥无几。
    贺洪武的动物园有狮子、豹子、黑熊、鸵鸟、猴子、野猪、梅花鹿、孔雀等大小30多种动物,一个月饲养成本就在1万多元,还请了5个工人,每月要开销1万元的工资。这些成本,还不包括他和收门票的妹夫宋德才的工资。贺洪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门票收入没有增长,但成本却逐年增加。
    2003年到2006年,贺洪武利用动物园门口的门市,经营了三年中餐厅,但最终没能坚持下来。2005年开始,他开始搞野猪驯养繁殖,到2011年的时候,一年利润有20万元左右。这些年过来,支撑这个动物园的,就靠每年的100头野猪销售。即便这样,当年的200多万元投资至今还没有收回成本。如今年纪大了,动物园的现状让他丢不开,又扶不起。
    路在何方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国动物园协会从动物福利、公众教育程度、经营管理等方面,对会员单位进行了一次行业调查,主要发现问题有三: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动物繁育问题堪忧;行业社会化程度低。转型,路在何方?
    正在转型: 从圈舍型到生态园、旅游区
    对于经营效益,上述调查报告并没有充分体现,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个别经营不善”。
    隶属于住建部的中国动物园协会,目前有190多个会员单位,这个数据多年来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每年都有少量的进出流动。协会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有10个动物园退出协会,其中有五六家不再经营动物展出了。该工作人员坦承,一些经营不善的小型动物园,可能并没有缴纳会费成为协会会员,所以协会的调查并不涉及到这一部分动物园。
    记者从中国动物园协会了解到,近年来山东、江苏、浙江一带的动物园区正在大量上马。这些新建的动物园,事实上都在谋求一种新的动物展出方式,过去更多的圈舍型动物园,越来越多地走进了生态园、旅游区,形成复合式的经营模式。中国动物园协会工作人员介绍,从会员单位的调查情况看,动物展出形式的转型,的确正在发生。
    与此相符的是,在果山动物园走向没落之际,南充的另一个动物园却悄然兴建。花好月圆动物园位于蓬安县利溪镇,2014年 一家外来企业进驻当地,联合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欲打造川东北最大的生态动物园。“我的团队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南充市没有成规模的动物园,南充人看动物大多得跑很远的地方,其实动物园是一个巨大的旅游市场,为此我们决定依托利溪花房子村的地形和山势,建起一个有规模的动物园。”花好月圆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标说,园区内还将建“非洲大草原”,侏罗纪公园,飞鸟王国,儿童游乐园等景观,立志建成川东北片区最大的生态动物园,引进斑马,长颈鹿,建成虎山、猴山。
    张宏标自称,“从今年5月试运业以来,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销售收入数百万元”。但对于以生态园区、旅游区规划建设的新型展出形式的动物园,中国动物园协会工作人员称,。
    专家说法:
    走向郊区是大势所趋
    中国动物园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动物园规划建设的初衷,是每个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主要以科普的公益性质存在,地方动物园的经营情况,往往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赵南星认为,动物园是一个城市的科普窗口,要经营好一家动物园,首先是必须要有丰富的动物种类和一定的数量,然后是增强动物园的科普性和互动性,让游客在学知识的同时也有机会亲近动物,只有注重社会效应,才会带来经济效应。
    川农大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室主任孙大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随着科技和理念的发展,当前的动物园已经迎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动物展示的互动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物园不再是一个主题公园,以前主要是科普、圈养、展示、繁育为主,今天增加了交互体验和科技含量,很多先进的技术也运用到了动物展示中,比如VR技术。当然,动物园还是在整个城市绿地规划范畴之内,还是以公园的形式存在,比如现在国家园林城市的评定,对动物园、植物园都还有相应的指标要求。 孙大江说,结合现在乡村振兴计划,让动物园走向郊区,走向农村,其实是多元化的介入,让动物园变得丰富多彩了,给予了游客更好的户外休闲、度假的体验,同时带动城市周边的活力,这是动物园发展的趋势。
    孙大江说,动物园在每一个城市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之一的单元出现。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绿地及动物园的空间收到挤压。原有的动物园是以传统思维修建的,管理、环保、都是停留在传统手段之上。大概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绿地系统规划纲要中,要求动物园要规划到城郊或城市边缘地带,动物园迎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但同样承担了科普、教育、展示、宣传、和保护等社会责任。
    (原题为《养不起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