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苏洪泽湖水产良种发展有限公司 彭张华
澳洲淡水小龙虾又称之为红螯螯虾、红爪虾
澳洲淡水小龙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属于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科,拟河虾科。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外形酷似海中龙虾。具有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快、味道鲜美、可食率较高等优点,是我国继罗氏沼虾之后引进的又一名贵淡水经济虾种。澳洲淡水龙虾体色为绿色或褐绿色,雄性成虾的第一螯足的大螯外侧有一鲜红、柔软的膜质带,分外艳丽,故又称为红螯螯虾和红爪虾。
2015年5月上旬,江苏洪泽湖水产良种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红螯螯虾苗3.9万尾(规格为2cm/尾左右),在洪泽县老子山镇水产基地进行试验性养殖。经过5个半月的外塘养殖,2015年10月底总共收获2360斤澳洲淡水小龙虾成品虾,亩产158斤,成活率35.9%,成品虾平均规格85克/尾,其中公虾平均规格100g/尾左右,母虾平均规格70g/尾左右。
该批次共收获澳洲淡水小龙虾2360斤,亩产158斤,成活率35.9%
养殖试验表明,澳洲淡水小龙虾存活温度范围在5-35℃,适宜生长温度为13-28℃,当水温超过13℃即开始摄食,水温超过30℃,则会抑制生长。江苏省洪泽县进入10月下旬,早晚气温为12-25℃,水温20℃左右,此后水温继续不断降低,澳洲淡水小龙虾摄食情况越来越差。根据公司规划,我们留存2800尾成品虾作为亲虾,转移到洪泽县西顺河养殖基地水泥池温棚内,进行冬季控温保种培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亲虾的选择
1、亲虾要求要求选择活力强、附肢完整、躯体光滑、无附着物、无病害(如尾部腐烂和壳受损)的成虾作亲虾。为了取得较高的繁殖力,要选择体长在9cm以上,成熟度好的、有较大产卵力的大螯虾,此外还要按规格大小分组,并选择与之相配的雄虾。
2、雌雄鉴别同龄红螯螯虾的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且雄性成虾两个螯足前端外侧有一鲜红柔膜质斑块,外观极易与雌性区别。
3、雌雄比例在自然养殖的条件下,雌雄比例与罗氏沼虾相仿,但雌性需稍多一些。在繁殖过程中,雌雄比例以2:1较为合适。
二、亲本入池
1、水泥池基本情况
5m×10m水泥池7口,依次编为1-7#池,所有池子高度为1.5m。 池底摆放长30cm的PVC管道,虾塘用鼓风机不间断增氧。温棚顶覆盖遮阳网,避免强光直射。
2、亲虾捕捞及入池操作
亲虾在外池采用笼捕,分公母后装入泡沫箱运到西顺河基地温棚内。入池前先泼VC,调节好温差后入池。
3、亲虾放养密度及入池时间
因种虾用地笼从外池捕回,每次捕捞量不同,所以每个越冬池放养量不同。捕捞回的公母虾分开暂养,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各池入池情况
三、进入越冬棚后的操作管理
1、温度
越冬池水深50cm,种虾在2015年10月17日以后陆续进入温棚,温棚中温度由25℃逐渐下降,前期随自然温度降至17℃,但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虾不吃料,活动能力差,腹肢易脱落(尤其时螯足),之后慢慢死亡。
考虑到低温情况下种虾不吃料且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2015年11月7日开始对温棚加温,到2015年11月14日,水温慢慢回升到24℃左右。在升温过程中发现,温度高于20℃时虾开始摄食,温度达23℃时基本摄食正常。从公、母虾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损耗和摄食情况看,发现公虾比母虾更耐低温。
2、水质
越冬过程中2#和3#池最先放种虾,池中放有1/5左右面积的水花生,养殖用水为未经处理的鱼池水。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水花生容易掉叶子,腐烂后影响水质,所以此后三天换水(调温储水池处理过的水)一次。因前期水质差,且有15天水温低于20℃,所以2#和3#池最后存活的种虾不到两成,养到40d后将其合并到6#号池。因此表中2#、3#池无40-60d的统计数据。2015年11月4日后,所有池改用地下水,升温之后种虾损耗逐渐减少。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越冬过程中的损耗情况及对应的水温
注:越冬过程中由于前一个月水温变化情况大,所以5天记录一次,后一个月水温情况及虾损耗情况相对稳定,所以10天记录一次。
四、亲虾日常管理
1、水温控制
螯虾进入水泥池越冬后,每天记录池子的水温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温度降低后烧锅炉为池水加温,使水温维持在22℃。池内不间断充氧,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
2、水质调节
控制虾池水体pH值在8.0-8.2,酸性水质不利于虾的蜕壳、生长,且会增加蜕壳死亡率或延长蜕壳时间,影响生长速度。在越冬过程中,每隔一周泼一次生石灰,维持pH值稳定。氨氮不超过0.2ppm,亚硝酸盐不高于0.05ppm,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水质恶化时可以泼洒生物调水剂,与腐殖酸钠配合使用调节水质。
3、喂料
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为保持其营养均衡,间歇性投喂小鱼等动物性饵料和玉米、大豆(煮熟)、蔬菜、瓜果等植物性饵料,一般动、植物性饵料的比例为1:1。早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一般为亲虾体重的4%-5%,根据虾具体摄食情况而定。控制在2h吃完为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交配和产卵
1、交配
3月中旬越冬结束后,将水温升到24℃以上,此时母虾开始大量抱卵,因越冬期间温度保持在22℃,所以部分母虾在越冬时便已经抱卵。此时不爱活动,爱钻到PVC管里,用肉眼观察卵的颜色,并将卵颜色相近的抱卵虾移入孵化箱,每个孵化箱放3只抱卵虾。未抱卵的母虾可和公虾按雌雄3:1的比例暂养在越冬池,也可将其直接放入孵化箱(2只母虾+1只公虾),让其在孵化箱中交配。每隔10天左右检查一次,待雌虾抱卵后再在把雄虾移出孵化箱。
2、产卵
红螯螯虾产卵量一般为200-800粒/尾。影响产卵量的因素较多,但一般情况下,母虾个体大的产卵量就多。在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一年可产3-5次。但苏北地区,由于温度较低且在水泥池中暂养会影响其生产性能,所以生产上一般以前两次产卵为主,这两次产卵数量多,卵受精率也高。
3、孵化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水温在29℃左右时,孵化时间大约为31天,水温在24℃左右时,孵化时间大约在45天。此次孵化,我们将水温控制在26℃左右,孵化时间约42天。如果温度太低,影响孵化进度。前期如果温度较低可烧锅炉升温,但要注意如果温度较高,水质恶化快。
六、抱卵虾的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
红螯螯虾母虾抱卵后活动量减少,摄食量减少。孵化箱里的抱卵虾以投喂小鱼为主,每天晚间投喂一次即可,每只虾约投5-10克。第二天检查孵化箱,如有剩余鱼肉,要及时拿出,防止水质恶化。
2、水质管理
孵化箱采用循环水。水质指标要求和越冬过程一样。如果出现水质恶化,则换新水。孵化箱水温保持在26℃左右。由于虾孵化期较长,残饵及脏物会集中在箱底,因此需定期对孵化箱进行清污处理。
七、幼虾的收集和放养
对于孵化箱,需每天观察是否有虾苗离开母体,若发现有虾苗孵出时,便将孵化箱里的虾苗从排水口随水流放出,因放出的虾苗仅约0.8公分,如果直接放到外塘养殖,成活率较低。
因此要将其放入稚虾培育槽内进行标粗培育。待经过25天的培育后,体长可达2.4-3cm,此时可供养殖户进行养殖生产。
1、幼虾标粗池准备
室内育苗池有7个,体积为50m2的水泥池,水深30-50cm。孵化缸4个,直径为1.9m,水深30cm。用高锰酸钾对育苗池进行带水消毒,浸泡3-4h后将水排出。育苗池配有充气泵、锅炉加热装置,育苗用水为井水。育苗池中每隔1-2m2放置一个充气石,24h不间断向池中增氧。
2、设隐蔽物
红螯螯虾喜弱光,在棚顶覆盖遮阳网,在池底部和水面放置隐蔽物,占池底和水面的 1/4-1/3 以增加虾苗有效栖息面积。我们在池底用pvc扣板设置了穴洞式隐蔽物,此外,还在池中放置了露出水面的网片,供虾附着露出水面栖息。
八、标粗池不同对照组设定
1、密度对比
育苗过程中,我们在四个直径1.9m的玻璃缸桶中投放不同密度的虾苗(分别为600尾/桶、900尾/桶、1200尾/桶、1500尾/桶),玻璃缸桶采用为流水养殖方式,水温控制在24-26℃之间。投喂仔虾开口料,培育过程中每间隔十天对虾规格测量一次并估算虾数量。不同密度下苗种培育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密度下苗种培育情况
注:由于1200尾/桶和1500尾/桶组的密度大,在30d后便移走一部分虾苗,所以无第40d的测量数据
从培育结果看,孵出的虾苗全长为0.8cm/尾,当养到30天左右时,虾苗平均达到2cm/尾,此时成活率可达60%以上,当继续养到40天时成活率降到40%左右。当虾苗规格超过2cm/尾时成活率急速下降,可能是因为当虾达到2cm/尾左右时,虾活动能力,摄食能力增强,在高密度下可观察到相互残食现象,所以应及时降低密度。
2、温度对比
育苗过程中,靠温棚出口的1#池温度较低,为19-22℃,靠温棚中间位置的2#、3#号池,温度较高,分别为22-25℃、25-28℃。培育过程中每隔十天对虾规格测量一次并估算虾数量。不同温度下苗种培育的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温度下苗种培育情况
注:每个育苗池的体积为50m2。因1#小池在养殖到35d时候发病(发病原因暂时无法确定),所以无第40d采集数据
从不同温度的养殖结果看,温度长时间低于22℃将影响虾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虾苗培育温度应保持在22℃以上。如果条件允许,将温度控制在25-28℃较好。
3、饵料对比
育苗阶段,在四个直径1.9m的玻璃钢桶中进行饵料对比试验,分别对四个桶投喂仔虾配合饲料、丰年虫卵、鱼糜、混喂(即仔虾配合饲料、丰年虫卵、鱼糜间隔性投喂)。每个玻璃钢桶的原始数量均为600尾,与密度试验类似,一样用微流水养殖,温度控制在24-26℃,每隔5天对虾规格测量一次并估算虾数量,试验时间为20d。具体测量数据见表5。
表5 不同投喂饵料苗种培育情况
从表5可看出,不同类型的饵料对1-20d内的虾苗成活率影响并不大,虾苗在前20d的时候因其规格较小,活动及摄食能力较差,因此在饵料粒径大小上有较高要求,适宜投喂仔虾配合饲料、丰年虫卵等,鱼糜因操作费时,可少喂或不喂。
当虾苗普遍达到1.5cm/尾,即20d以后,四个桶均停喂仔虾开口料和丰年虫卵,改喂粒径较大的南美白对虾0#料和碎鱼肉,可增加玉米、豆粕、蔬菜、瓜果等粉碎的植物性饵料。
九、虾苗日常管理
虾苗养殖过程中每3天监测一次水质变化,如水中检测出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可泼洒腐植酸钠来调节。平时定期间隔性泼洒补钙产品和活菌调水剂(5天左右泼一次)。查看料台,看虾苗的吃料情况,来确定饵料的投喂量。
虾苗培育过程中投料量少,所以池底不会有大量积污,虾苗达1.5cm/尾后,若池底出现积污,可进行吸污处理。
十、总结
我们储备的越冬亲虾从2015年10月入温棚以来,因为前期温度原因和管理上缺乏经验,造成严重的死亡,到2016年2月才总体稳定下来,此时只剩下650尾母本亲虾。这些母虾从3月开始抱卵,陆续产出虾苗,截至8月上旬,已经产了两批次卵,总共出苗18.6万尾,平均每尾母虾每次产苗约143尾。纵观整个冬季澳洲淡水小龙虾保温保种、繁育虾苗的过程,以下几个方面尤其要引起重视。
首先,一定要加强亲虾的培育,强化营养,提供饵料的多样性,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做好水质的管理。视水色、透明度及天气的情况加水和排水,每隔3-4天换水1次,每次换1/3的池水,以保证水质良好。
营养物质是亲虾性腺发育的基础,除了在池内投放少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外,早期培育一般投喂市售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虾蟹颗粒饲料。有条件的,特别是在升温强化培育的过程中,增加投喂一些小鱼、蚯蚓和贝壳类等动物性饵料,更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残留物必须定时吸掉,以免水质恶化。在越冬过程中可定时充氧,在在升温强化培育期间,必须不间断充氧。强化培育升温时,温度控制在28-30℃。
其次,一定要对交配后的亲虾及时进行雌雄分离,然后分开加强投饲培育,雌虾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和阴暗的繁育环境,这样可以提高抱卵数量和幼虾的成活率。
最后一点也很关键,虾苗从母体出来后,一定要做好幼虾开口和水质管理工作。幼虾开口饵料可以选择鱼糜、对虾开口料,还可以把一些瓜果蔬菜打成浆汁投喂,饵料选择的原则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在虾苗标粗期内要连续不断地充氧,使溶解氧在5mg/L以上,要经常换水,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微流水,保证水质清爽、容氧丰富。
总体来说,整个苗种繁育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水质、丰富的营养、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加强日常管理,勤于观察,认真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则容易获得澳洲淡水小龙虾苗种繁育的成功。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征稿
zhenggao
中国水产业领先的行业公众号“水产前沿”诚征原创稿件,欢迎任何涉及水产的原创独家好稿(请勿一稿多投,请勿抄袭),也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邮箱:wx@fishfirst.cn
稿件或线索一经采用,均有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