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密度。
罗甸生态滤食性网箱养殖基地。
罗甸红水河码头渔民卖鱼忙。
龙滩电站下闸蓄水后,罗甸县总水域面积达11.2万亩,可养水域面积7.2万亩,广阔的水域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催生了罗甸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8年来,罗甸水产养殖业总计为库区渔民创造了74347万元的产值,富了一方百姓。
罗甸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有拦河网、投饵网箱、生态滤食性网箱养殖等,先期主要以投饵网箱养殖为主。多年来,罗甸不断探索水产养殖模式,力求寻找一条生态、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养殖模式。通过论证总结,目前,罗甸有规划地控制、拆除投饵网箱养殖数量,引导和鼓励养殖户发展生态滤食性网箱养殖模式。
生态滤食性网箱养殖是一种完全生态、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水产养殖模式。养殖方法是在库区水域架设网箱,然后投放鱼苗(以鲢鱼为主,俗称大头鱼),鱼苗以水上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为食,养殖过程中不用投放饵料、不用日常管理,几乎是“坐地收利”。目前,全县养殖面积达57.6万平方米,养殖户135户,产值1860万元,占全县网箱养殖面积的80%。
罗甸县红水河镇,横跨黔桂两省的红水河特大桥(贵百高速公路)施工场地,工人们加班加点,汗流浃背。负责守工地和渡船的红水河镇羊里村村民王丰尧悠闲地坐在工棚旁,望着库区水域一排排生态滤食性网箱养殖,盘算着自己1.2万平方米网箱养殖的收益。
“投饵网箱养殖成本高,风险大、劳力投入多。”王丰尧说,投饵网箱养殖主要靠喂食饲料,饲料投入大,渔业市场价格不稳定,完全靠薄利多销,资金投入相当大(户均80万元),加上养殖技术、鱼苗选种、防疫等专业技术过高,一般的移民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和许多资金短缺的库区移民一样,几年来王丰尧主要靠捕捞野生鱼和就近打零工谋生。一次与外地鱼商的交流,让他发现了商机。2014年10月,王丰尧投资10万元(架设网箱4万元、购买鱼苗6万元)开始发展生态滤食性养殖,主要养殖花鲢鱼。今年7月,成鱼出箱,主要销往贵阳、重庆、成都等地,总收入20余万元,纯利润10万元。“花鲢主要吃水中的浮游生物,不用喂饲料,投苗后,不用管理,就等着鱼成卖了”王丰尧说,鱼苗投放后,他在附近的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打零工,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养鱼、打工两不误。
王丰尧生态滤食性网箱养殖成功的经验,带动周边众多养殖户的积极参与,也正是罗甸近几年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方向,得到罗甸农业水产部门的鼓励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在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为确保库区水质无污染,罗甸对于养殖密度过大的投饵网箱区域进行疏散和按比例拆除,鼓励养殖户发展生态滤食性网箱养殖。
“投饵网箱养殖的鱼粪和残饵产生的水上微生物,刚好被滤食性养殖鱼类消化掉”罗甸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莫显义介绍,生态养殖优势是不但不污染水质,还净化水质,水质好,鱼的品质也好,形成良性互动,由于不投喂饲料,也不使用任何药物,因此产品更安全,是完全的生态、绿色有机水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稳定,投入和产出比达到1比2。
“我的网箱可以用7年左右,以后只要投入鱼苗的钱就行了,可以说坐地收利”。尝到甜头的王丰尧对生态滤食性养殖充满信心,今年又投入18万元扩大养殖规模(8万元架网箱,10万元购买鱼苗),目前,养殖面积达1.25万平方米,预计明年纯利润可达40万元。(罗甸县新闻中心 王孝文)